分享
榕拼方案规范文档
输入“/”快速插入内容
榕拼方案规范文档
•
方案版本:1.1.1
•
修订时间:2025年08月17日
简介
•
榕拼是一套用以表示平话音系的拼音方案。
◦
平话即汉语方言学界所称的闽东方言侯官片与福宁片,系民间称呼。
•
榕拼全称即“榕拼”。
◦
因本套拼音最早运用于榕典、福州话输入法等平台,设计团队取“榕典拼音”之略,命名为“榕拼”。
•
榕拼含键入方案与手写方案两大类。
◦
键入方案系最初设计的方案,为方便在26键键盘上输入,作为底层文本供电子软件识别而诞生。其特点是:对于26键键盘上没有的元音,使用两个元音字母表示,如以eo代表/ø/;使用数字标示法或五度标记法表示声调,如以a²代表上上调的/a/。
◦
手写方案是为适应线上、线下教学活动而诞生的方案。其特点是:对于26键键盘上没有的元音,使用在元音上添加附加符号表示,如以ë代表/ø/;多使用在元音上添加附加符号的方法来表示声调,如以ā代表上上调的/a/,但亦可使用使用数字标示法或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声调。
◦
键入方案在线上词典、输入法等平台中作为底层,辅助手写方案的呈现,如:在键盘上键入eo,输出ë。
•
榕拼方案规范分为主方案与分册。
◦
主方案即本文。主方案综述方案的设计理念,定义符号及其使用规范,定义方案的版本控制。
◦
分册对如何将榕拼运用于各地方言作出细化,提供使用例。目前上线的分册包括:
▪
榕拼方案规范文档分册:福州城里
设计原则
•
综合考虑各地方言的兼容性、拼音系统的简洁性、在电子设备上输入的方便性、作为输入法等软件的底层文本的可行性、与国际音标进行映射与转写的系统性进行设计。
符号定义
辅音符号
辅音符号的设置
•
辅音符号基于国际音标转写而来,用以表示平话中的辅音音位。
•
表1展示了平话中常见的辅音音位的国际音标写法。
◦
表格节选自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(2021)的中文版国际音标辅音表,有增减。
◦
表内删除了平话中没有的音位;添加了平话中含次要发音方法的常见音位,居每一格的后部,如/pʰ/;添加了涉及两个发音方法的塞擦音,分配在爆发音一行下方;添加了涉及两个发音部位的双唇-软腭近音/w/,分配在软腭一列内。
◦
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的学者可能将同一音位分析为不同的辅音。如龈近音/ɹ/,陈泽平(1998)分析为龈浊擦音;梁玉璋(2009)分析为龈后浊擦音等。我们在这些音位的定义上与袁碧霞、王轶之(2013)的实验语音学数据保持一致,这包括了双唇近音/β̞/、龈近音/ɹ/与鼻化龈近音/ɹ̃/。
▪
原文将鼻化龈近音称为鼻通音,记为/nɹ/,我们在此采用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(2021)的中文版国际音标辅音表的命名方式与记音标准,将通音称为近音,作为次要发音方法的鼻化则以附加符号标记。
表1:平话中常见辅音音位的国际音标写法
•
表2展示了榕拼中这些国际音标符号的转写形式。
◦
榕拼在大部分辅音音位的转写上与国际音标是一对一的映射关系。但榕拼将声门塞音/ʔ/与声门清擦音/h/以同一符号h表示;将龈拍音/ɾ/与龈边近音/l/以同一符号l表示。此系沿用福州话教会罗马字、福建人民出版社《福州方言词典》之《福州话拼音方案》等拼音的习惯。由于此二组内的两个音位间不存在对立,使用同一符号不会影响辨义,榕拼亦从此拼法。
◦
为减少使用者的学习成本,榕拼在大部分辅音符号的选择上与福建人民出版社《福州方言词典》的《福州话拼音方案》保持一致。这些符号如下文所示:
▪
b/p/、p/pʰ/、d/t/、t/tʰ/、g/k/、k/kʰ/、z/t͡s/、c/t͡sʰ/、m/m/、n/n/、ng/ŋ/、l/ɾ/、s/s/、h/h/、w/β̞/、j/ɹ/、l/l/
▪
与《福州话拼音方案》不同的是声门塞音/ʔ/的拼法。榕拼按福州话教会罗马字的拼法,将声门塞音/ʔ/拼为h。若发生形态音系上的对立,不同情况下的声门塞音/ʔ/将被赋予不同的拼法,如字母k。具体规则详见各地方言分册。
◦
对于《福州话拼音方案》没有涉及的辅音音位,榕拼另行设计符号。这些符号如下文所示:
▪
nj用以表示鼻化龈近音/ɹ̃/,这个音位是由类化后的龈塞擦音形成的。
▪
i、u用以表示福安方言中的近音音位/j/、/w/ 。 (暂行,未实装)
▪
th用以表示齿擦音/θ/。在齿擦音/s/与龈擦音/θ/存在对立的平话音系中使用,如周宁方言等。 (暂行,未实装)
◦
辅音符号没有键入与手写之分。